tidb-in-action

6.1 乐观事务

事务是数据库的基础,提供高效的、支持完整 ACID 的分布式事务更是分布式数据库的立足之本。本章节会首先介绍事务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 TiDB 基于 Percolator 实现的乐观事务以及在使用上的最佳实践。

6.1.1 事务

事务是数据库执行的最小单元,允许用户将多个读写操作组合为一个逻辑单元。事务需要满足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久性(Durability),也就是 ACID。

6.1.1.1 隔离级别

对用户来说,最友好的并发事务执行顺序为每个事务独占整个数据库,并发事务执行的结果与一个个串行执行相同,也就是串行化,能够避免所有的异常情况。但在这种隔离级别下,并发执行的事务性能较差,提供更弱保证的隔离级别能够显著提升系统的性能。根据允许出现的异常,SQL-92 标准定义了 4 种隔离级别:读未提交 (READ UNCOMMITTED)、读已提交 (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 (REPEATABLE READ)、串行化 (SERIALIZABLE)。详见下表:

Isolation Level Dirty Write Dirty Read Fuzzy Read Phantom
READ UNCOMMITTED Not Possible Possible Possible Possible
READ COMMITTED Not Possible Not possible Possible Possible
REPEATABLE READ Not Possible Not possible Not possible Possible
SERIALIZABLE Not Possible Not possible Not possible Not possible

6.1.1.2 并发控制

数据库有多种并发控制方法,这里只介绍以下两种:

乐观并发控制期望事务间数据冲突不多,只在提交阶段检测冲突能够获取更高的性能。悲观并发控制更适合数据冲突较多的场景,能够避免乐观事务在这类场景下事务因冲突而回滚的问题,但相比乐观并发控制,在没有数据冲突的场景下,性能相对要差。

6.1.2 TiDB 乐观事务实现

TiDB 基于 Google Percolator 实现了支持完整 ACID、基于快照隔离级别(Snapshot Isolation)的分布式乐观事务。TiDB 乐观事务需要将事务的所有修改都保存在内存中,直到提交时才会写入 TiKV 并检测冲突。

6.1.2.1 Snapshot Isolation

Percolator 使用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来实现快照隔离级别,与可重复读的区别在于整个事务是在一个一致的快照上执行。TiDB 使用 PD 作为全局授时服务(TSO)来提供单调递增的版本号:

6.1.2.2 两阶段提交(2PC)

TiDB 使用两阶段提交(Two-Phase Commit)来保证分布式事务的原子性,分为 Prewrite 和 Commit 两个阶段:

Percolator 将事务的所有状态都保存在底层支持高可用、强一致性的存储系统中,从而弱化了传统两阶段提交中协调者(Coordinator)的作用,所有的客户端都可以根据存储系统中的事务状态对事务进行提交或回滚。

6.1.2.3 两阶段提交过程

事务的两阶段提交过程如下:

1.png

  1. 客户端开始一个事务。
  2. TiDB 向 PD 获取 tso 作为当前事务的 start timestamp。
  3. 客户端发起读或写请求。
  4. 客户端发起 Commit。
  5. TiDB 开始两阶段提交,保证分布式事务的原子性,让数据真正落盘。

    i. TiDB 从当前要写入的数据中选择一个 Key 作为当前事务的 Primary Key。

    ii. TiDB 并发地向所有涉及的 TiKV 发起 Prewrite 请求。TiKV 收到 Prewrite 请求后,检查数据版本信息是否存在冲突,符合条件的数据会被加锁。

    iii. TiDB 收到所有 Prewrite 响应且所有 Prewrite 都成功。

    iv. TiDB 向 PD 获取第二个全局唯一递增版本号,定义为本次事务的 commit timestamp。

    v. TiDB 向 Primary Key 所在 TiKV 发起第二阶段提交。TiKV 收到 Commit 操作后,检查锁是否存在并清理 Prewrite 阶段留下的锁。

  6. TiDB 向客户端返回事务提交成功的信息。
  7. TiDB 异步清理本次事务遗留的锁信息。

6.1.3 最佳实践

6.1.3.1 小事务

从上面得知,每个事务提交需要经过 4 轮 RTT(Round trip time):

为了降低网络交互对于小事务的影响,建议将小事务打包来做。以如下 query 为例,当 autocommit = 1 时,下面三条语句各为一个事务:

UPDATE my_table SET a='new_value' WHERE id = 1;
UPDATE my_table SET a='newer_value' WHERE id = 2;
UPDATE my_table SET a='newest_value' WHERE id = 3;

此时每一条语句都需要经过两阶段提交,频繁的网络交互致使延迟率高。为提升事务执行效率,可以选择使用显式事务,即在一个事务内执行三条语句。优化后版本:

START TRANSACTION;
UPDATE my_table SET a='new_value' WHERE id = 1;
UPDATE my_table SET a='newer_value' WHERE id = 2;
UPDATE my_table SET a='newest_value' WHERE id = 3;
COMMIT;

同理,执行 INSERT 语句时,也建议使用显式事务。

6.1.3.2 大事务

既然小事务有问题,那事务是不是越大越好呢?由于 TiDB 两阶段提交的要求,修改数据的单个事务过大时会存在以下问题:

因此,对于 TiDB 乐观事务而言,事务太大或者太小,都会出现性能上的问题。为了使性能达到最优,建议每 100~500 行写入一个事务。

6.1.3.3 事务冲突

(1) 冲突检测 乐观事务下,检测底层数据是否存在写写冲突是一个很重的操作。具体而言,TiKV 在 Prewrite 阶段就需要读取数据进行检测。为了优化这一块性能,TiDB 集群会在内存里面进行一次冲突预检测。作为一个分布式系统,TiDB 在内存中的冲突检测主要在两个模块进行:

其中 TiDB 层的冲突检测可以关闭,配置项可以启用:

txn-local-latches: 事务内存锁相关配置,当本地事务冲突比较多时建议开启。可以在默认值配置文件中对默认值进行修改。

配置项 capacity 主要影响到冲突判断的正确性。在实现冲突检测时,不可能把所有的 Key 都存到内存里,所以真正存下来的是每个 Key 的 Hash 值。有 Hash 算法就有碰撞也就是误判的概率,这里可以通过配置 capacity 来控制 Hash 取模的值:

在实际应用时,如果业务场景能够预判断写入不存在冲突(如导入数据操作),建议关闭冲突检测。

相应地,TiKV 内存中的冲突检测也有一套类似的东西。不同的是,TiKV 的检测会更严格,不允许关闭,只提供了一个 hash 取模值的配置项,可以在默认值配置文件中对默认值进行修改:

此外,TiKV 提供了监控查看具体消耗在 latch 等待的时间:

2.png

当 Scheduler latch wait duration 的值特别高时,说明大量时间消耗在等待锁的请求上。如果不存在底层写入慢的问题,基本上可以判断该段时间内冲突比较多。

(2) 事务的重试 使用乐观事务模型时,在高冲突率的场景中,事务很容易提交失败。比如 2 个事务同时修改相同行,提交时会有一个事务报错:

ERROR 8005 (HY000) : Write Conflict, txnStartTS is stale

而 MySQL 内部使用的是悲观事务模型,在执行 SQL 语句的过程中进行冲突检测,所以提交时很难出现异常。为了兼容 MySQL 的悲观事务行为,降低用户开发和迁移的成本,TiDB 乐观事务提供了重试机制。当事务提交后,如果发现冲突,TiDB 内部重新执行包含写操作的 SQL 语句。可以通过设置 tidb_disable_txn_auto_retry = off 开启自动重试,并通过 tidb_retry_limit 设置重试次数:

如何设置以上参数呢?可以通过set语句对系统变量进行设置,推荐两种方式设置:

tidb_retry_limit 变量决定了事务重试的最大次数。当它被设置为 0 时,所有事务都不会自动重试,包括自动提交的单语句隐式事务。这是彻底禁用 TiDB 中自动重试机制的方法。禁用自动重试后,所有冲突的事务都会以最快的方式上报失败信息 (try again later) 给应用层。

(3) 重试的局限性 TiDB 默认不进行事务重试,因为重试事务可能会导致更新丢失,从而破坏可重复读的隔离级别。事务重试的局限性与其原理有关。事务重试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步骤:

  1. 重新获取 start timestamp。
  2. 重新执行包含写操作的 SQL 语句。
  3. 再次进行两阶段提交。

第二步中,重试时仅重新执行包含写操作的 SQL 语句,并不涉及读操作的 SQL 语句。但是当前事务中读到数据的时间与事务真正开始的时间发生了变化,写入的版本变成了重试时获取的 start timestamp 而非事务一开始时获取的 start timestamp。

因此,当事务中存在依赖查询结果来更新的语句时,重试将无法保证事务原本可重复读的隔离级别,最终可能导致结果与预期出现不一致。在这种场景下可以使用 SELECT FOR UPDATE 来保证事务提交成功时原先查询的结果没有被修改,但包含 SELECT FOR UPDATE 的事务无法自动重试。

如果业务可以容忍事务重试导致的异常,或并不关注事务是否以可重复读的隔离级别来执行,则可以开启自动重试。但更建议的是在冲突严重的场景下,使用 TiDB 的悲观事务。

6.1.3.4 垃圾回收(GC)

TiDB 的事务的实现采用了 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机制,当新写入的数据覆盖旧的数据时,旧的数据不会被替换掉,而是与新写入的数据同时保留,并以时间戳来区分版本。数据版本过多会占用大量空间,同时影响数据库的查询性能,GC 的任务便是清理不再需要的旧数据。

GC 会被定期触发,默认情况下每 10 分钟一次。每次 GC 时,首先,TiDB 会计算一个称为 safe point 的时间戳(默认为当前时间减去 10 分钟),接下来 TiDB 会在保证 safe point 之后的快照全部拥有正确数据的前提下,删除更早的过期数据。

TiDB 的 GC 相关的配置存储于 mysql.tidb 系统表中,可以通过 SQL 语句对这些参数进行查询和更改:

select VARIABLE_NAME, VARIABLE_VALUE from mysql.tidb;

例如,如果需要将 GC 调整为保留最近一天以内的数据,只需执行下列语句即可:

update mysql.tidb set VARIABLE_VALUE="24h" where VARIABLE_NAME="tikv_gc_life_time";

GC 在执行过程中会删除大量数据,可能会对线上业务造成影响。可通过修改 TiKV 配置中的 gc.max-write-bytes-per-sec 限制 GC worker 每秒数据写入量,降低对正常请求的影响,0 为关闭该功能。

6.1.4 乐观锁初体验

测试数据准备:

MySQL [test]> insert into tran select id,star from eyesight.t_request;
Query OK, 3327 rows affected (0.17 sec)
Records: 3327  Duplicates: 0  Warnings: 0
MySQL [test]>

左边事务先进行 BEGIN,两个窗口同时按下 COMMIT

3.png

两个事务可能发生冲突但客户端并没有报错,所以要么就是串行执行没有冲突,要么就是冲突了内部 TiDB 进行重试。通过查看 tidb.log 日志发现 startTs(415144181973647361)startTs(415144181960540213) 事务冲突,进行重试的是 415144181973647361 (图片终端左边的事务)

[2020/03/08 14:36:17.121 +08:00] [WARN] [session.go:419] [sql] [label=internal] [error="[kv:9007]Write conflict, txnStartTS=415144181973647361, conflictStartTS=415144181960540213, conflictCommitTS=415144182052290562, key={tableID=19, indexID=1, indexValues={415144166153256976, 114421, }} primary={tableID=19, indexID=1, indexValues={415144166153256976, 114421, }} [try again later]"] [txn="Txn{state=invalid}"]
[2020/03/08 14:36:17.121 +08:00] [WARN] [session.go:611] [retrying] [schemaVersion=1813] [retryCnt=0] [queryNum=1] [sql="update mysql.stats_meta set version = 415144181973647361, count = count + 52587, modify_count = modify_count + 52587 where table_id = 1807"]
[2020/03/08 14:36:17.125 +08:00] [WARN] [session.go:632] ["transaction association"] ["retrying txnStartTS"=415144182301327413] ["original txnStartTS"=415144181973647361] 重新获取startTs进行事务重新提交
[2020/03/08 14:36:17.279 +08:00] [INFO] [2pc.go:1039] ["2PC clean up done"] [txnStartTS=415144181973647361]

从图片的两个事务的 commit 时间(2.31和1.17),就能猜测到时右边事务提交在前,左边事务提交在后,通过 SELECT 数据也是验证了如上猜测。

MySQL [test]> select * from tran limit 2;
+--------+------+
| a      | b    |
+--------+------+
| 100007 | 8888 |
| 100036 | 8888 |
+--------+------+
2 rows in set (0.00 sec)
MySQL [test]>

6.1.5 如何判断集群的事务健康

6.1.5.1 tikv监控–server板块

lock 的大小应该是比较小。

4.png

6.1.5.2 tidb监控-transaction板块

5.png